通行证
会员:
密码:

销售排行
海错图笔记 贰
海错图笔记 贰
市场价:78.00
会员价: 66.00
《海错图笔记》
《海错图笔记》
市场价:78.00
会员价: 78.00
楚辞选:黄永玉插图珍藏版
楚辞选:黄永玉插图珍藏版
市场价:88.00
会员价: 75.00
中华遗产增刊:妖鬼专辑
中华遗产增刊:妖鬼专辑
市场价:68.00
会员价: 61.00

市场价:
会员价:

市场价:
会员价:
我从新疆来
我从新疆来
市场价:58.00
会员价: 47.00
达·芬奇笔记
达·芬奇笔记
市场价:238.00
会员价: 190.00

浏览历史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杂志典藏 > 省份专辑 > 地理增刊:老家河南
地理增刊:老家河南
商品点击数: 4251
市场价: ¥38.00元
会员价: ¥38.00元
用户评价: comment rank 5
购买数量:
商品总价:
  立即购买 加入收藏
关于配送:15点之前订单当天发走,节假日不发货。默认用邮政挂号或者快递,未收到货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置顶商品相册
地理增刊:老家河南

置顶详细介绍
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 特辑 老家河南:一个来了都说“中”的地方 《老家河南:一个来了都说“中”的地方》特辑 以大地理视角重新梳理河南, 讲述了这片中国腹心之地上的山河格局、历史渊源、人文往事。 “老家河南”概念,是一个很真诚的提法。 只有愿意深入了解并到过河南的人才会懂得, 这个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文化渊源而言都是“天地之中”的地方, 有着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精彩,有着太多耐人探寻的故事。 “中”是河南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词汇, 使用频率极其高,表达的是肯定的语气、好、行等意义。 《老家河南》特刊以“中”为渊源和线索, 串联起河南大地上的的河“中”、山“中”、水“中”、地“中”、 古“中”、人“中”、戏“中”和吃“中”, 为您展开一幅全景式的中原画卷。 全刊正文 176P,全彩色印刷,定价 38 元。
《老家河南》目录—— 综述:这里是中国 撰文/李小波 摄影/朱雨云 等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代的地理观,“天圆”笼盖的区域称为天下,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;“地 方”的周围环绕着滨海,“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。历史时期的天下观,就是“择中建国”。 古代王朝与诸侯的对话,就是“中”与“不中”的博弈。安阳殷墟甲骨文的第一个“中”字, 形如飘扬的旗帜,展现出河南中原的凌空大度:这里是中国。 第一部分:河“中”:大浪淘沙 中流砥柱 自古以来,黄河就与河南这块土 地有着紧密的联系。砥柱激湍, 御土扬波,黄河不仅孕育了历史 悠久的中华文明,也见证了这块 土地的沉重和沧桑。时光倏忽, 当水患成为往事,当黄河流域的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 家重大战略,河南的区位优势愈 发明显,河南的发展和她所依附 的黄河文明、黄河生态正在形成 更加深刻的互动。  黄河河南段不是最美,却是最富有的 撰文/宋向清  是时候把黄河当郑州内河看待了 撰文/凌云  从航空大都市到国家中心城市副城 撰文/郑泰森
 河南黄河湿地:冬季候鸟乐园 撰文/李婧 摄影/董东风 等 黄河九曲,毕竟东流去。“几字弯”的黄河刚刚结束了南北穿行,在潼关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的 渭河,急折东流,进入广袤平坦的中原大地,塑造着辽阔而静谧的黄河滩涂湿地。它横跨三门 峡、洛阳、济源、焦作、郑州等地,狭长的地理区域,使得每年迁徙至此的冬候鸟和旅鸟,在 不同河段各具特色。 第二部分:山”中“:千峰百嶂 宏壮峻极 太行山、伏牛山和大别山三山耸 峙,峻极嵯峨,分别从北面、西 面和西南环抱河南,对河南的地 形、地势和地质格局做了生动诠 释。无论是“把最美的一段留给 了河南”的太行山,还是伏牛山 绵延不断的生态长廊,都有异于 其他地方的精彩。这些山脉既体 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差 异,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历史 故事,更收藏着珍贵的野生动物 资源和丰富的矿物资源。  太行山:中国自然与精神的脊梁之山 撰文/范晓 摄影/张东风 等 如果说秦岭—大别山系是中国南北气候的重要分界,那么大兴安岭—太行山—巫山—武陵山— 雪峰山山系,就是中国东西地貌的基本分野。二者在中国大地中部十字交汇,交汇点就是河南。 在上古时期,华夏文明是围绕太行山起源、发祥的,在华夏先民的生存空间与地理概念中,太 行山也就是他们的“天下之脊”。本文中,地理学家范晓将带领我们,从地质地貌到地理格局、 从穿行孔道到绝壁天路,领略这座华夏文明的脊梁之山。
 伏牛山和宝天曼:河南人的中央国家公园 撰文/李婧 绘图/刺儿 等 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南省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,同时也是“人与生物圈计划”世 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之一,为河南省保留了面积最大、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原始林。它所处 的伏牛山脉是中国长江、黄河、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,古往今来,抚育了大山南北的人们, 孕育了独特而繁盛的古老文化。  豫西山水:成就中原最优越的度假地 撰文/王杰 摄影/西门 等 对于河南而言,西部的山水是开发较早的景观资源,山岭植被葱茏、峡谷瀑高潭幽,具备生态、 环境、气候、景观等一切必要的旅游休闲和度假元素,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和景区服务水平的 提升,这里,未来会成为河南山水中最靓丽的存在。  鸡公山:中原避暑胜地 撰文/朱千华 摄影/陈军 等 河南之南,地处大别山脉的鸡公山是与庐山、北戴河、莫干山并称的中国的四大避暑胜地。此 山之闻名,时间不过百年,这里风光秀美、植被繁茂、气候凉爽,距离“火炉”武汉不过百余 公里,又因当时平汉铁路的交通便利,从清末到民国,各国人士在此营建楼台避暑,从而生生 地造出了一座清凉地的“万国建筑博物馆”。
第三部分:水“中”:奔腾驰骋 流贯中央 岁月见证了历史,也见证了水 和河南相互依存的关系。从古 老的运河开始,河南为中原王 朝构筑了重要的水路交通枢 纽和粮运通道,使之成为巩固 王朝统治的基石。时至今日, 水又从河南境内一路北上,流 声潺潺,弹奏出保障生命供给 的华章。除此之外,河南的许 多地市还拥有碧波浩荡的水 域,比如滋润了“鱼米”的信阳 南湾湖,收藏着古都过往的开 封汴河和潘杨湖等。  河道中原,“人”形天下:沿隋唐运河觅踪四方辐辏之地 撰文/赫连镜繇 摄影/李英杰 等 隋唐大运河,这条“人”字形运河,兴于隋,盛于唐,从北向南,依次由永济渠、通济渠、邗 沟和江南河四段组成。它沟通了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,以河南洛阳为中 心,向东南连接余杭(今浙江杭州),向东北沟通涿郡(今北京及周边),并将江南物资通过 黄河—广通渠送抵大兴城(今陕西西安) 。为此后五百年乃至更久的中国,搭建起决定国运的 血脉版图。  淅川陶岔: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“水龙头” 撰文/刁凡超 摄影/刘鲁豫 等 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枢纽之后,河南省淅川县一个原本不知名的行政村陶岔,一下子 名声大噪。这个位于豫鄂交界地带的村庄,是如何成为水利专家眼中的“天下第一渠首”的呢? 资深记者刁凡超实地踏访,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陶岔的故事。
 江淮分水岭上的“茶鱼之乡” 撰文/李鲁平 摄影/陈军 等 南湾湖其实不是湖,它原来是淮河支流浉河的河道,1952 年在这里筑坝修筑而成的南湾 水库,蓄积起了汪洋浩瀚的水面,并得名“南湾湖”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兴建的大型 治淮骨干工程之一,发挥着防洪与灌溉的作用。今天,南湾湖吸引人的不再是水库库容、 流域面积,时光已将这汪水域融入自然山川,孕育出了享誉中原的南湾鱼,附近是中国十 大名茶之一的“信阳毛尖”重要产地,它所在的信阳成为了中原典型的“茶鱼之乡”。 第四部分:地“中”:天地之根 不偏不倚 隐藏在密林之中的嵩山古建筑 群,见证了嵩山地质时代的“海 枯石烂”,也给历史上的“天地 之中”提供了真实的文物遗存。 沃野平畴的黄淮海平原,收藏着 土地沉积的地质往事,也给“老 家河南”今天的农业风华提供了 丰硕的贡献。  河洛嵩岳,天地之中 撰文/赵富海 摄影/郑泰森 等 黄河与洛水交汇,孕育出了河洛之地,自夏商起,便被历朝历代统治者所看重,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“天地之中”。山河拱戴,位于河南的中岳嵩山,自三千年前周天子将其确立为大地的中 心之后,先后引来无数帝王登临并顶礼膜拜,并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遗迹,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中岳文化、中原文明。
 峭壁千龛:龙门石窟,一座佛教艺术博物馆 撰文/葛东 摄影/郑泰森 等 “已逾千年的龙门石窟造像华美、题刻雄健,被誉为‘中国石刻艺术的顶峰’。它位于沿‘丝 绸之路’分布的中国石窟寺网的中心点,见证了佛教造像的世俗化、中国化,也见证了民族文 化的融合与中外文明的交流。”  白马寺和少林寺:两座古寺,勾勒一部中国佛教史 撰文/张丹 摄影/郑泰森 等 佛教东传至中国约有两千年,其间几度兴衰,最终开出了禅意之花。事实上,佛教不止影响了 中国人的宗教观,更对文学史、艺术史、建筑史、思想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本文 作者追寻着佛教祖庭白马寺和禅宗祖庭少林寺的历史踪迹,勾勒了佛教从印度“舶来品”发展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进程。同时,也展示并讨论佛教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大众化、平民化方式。 第五部分:古“中”:时空浩荡 国色天香 当无数诗人在岁月深处的河 南写下流传千古的吟咏时,今天 的人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意识到穷 尽现代汉语也跳不出唐诗宋词描 绘的场景,那些远去的足迹和传 颂至今的诗篇,跟镌刻在龟背和 兽骨之上的文字一样,隐藏着同 样让人惊叹和痴迷的历史密码。 当然,河南也有身份“青白”的 汝瓷和钧瓷,它们代表着触手可 及的“国色天香”。
 家国情怀:中原诗群的风骨与底色 撰文/朱千华 摄影/林非 等 黄河中游的中原是古代文明的高光地带,从诗经、汉赋、唐诗到宋词,这里文化繁盛、诗意纵 横。以杜甫为代表的或籍贯中原或流连河洛的无数诗人,深爱这片土地和人民,其间思想光华 闪耀,家国情怀一脉绵延。让我们从历史的云烟之中把这些诗人请出来,追寻他们的足迹和他 们的词赋江山中的风骨、回望历史中的中原和中国。  汝窑和钧瓷:国色天青里的宋人美学 撰文/刘小方 摄影/王立力 等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宋代,中国陶瓷艺术迎来了一次爆发式的高峰:技术炉火纯青,艺术空前绝 后,窑址遍布全国各地。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五大名窑——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,仅在河南 区域就有三座——开封官窑、禹州钧窑、宝丰汝窑。本文作者刘小方将带我们回到宋代现场, 讲述为何会在此时掀起一个陶瓷制造的高峰,诞生自河南的汝窑、钧瓷又缔造了怎样的辉煌。  发现殷墟:中国上古史从此不再缥缈 撰文/王正源 摄影/马宏杰 等 殷墟,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。清末甲骨文的大发现,使此地被确认为商代中后期的都城“殷”。 1928 年开始的殷墟发掘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。它占地约 36 平方公里,丰富的遗存鲜活 地再现了商代生活的方方面面,使商代成为第一个经过考古学家实证又有文献记载的王朝。
第六部分:人“中”:寻根溯往 恩承祖源 作为历史上古都扎堆的省份和 “百家姓”的重要发源地,“老 家河南”跟国内外炎黄子孙有着 深刻的文化渊源和情感互动基 础。河南既是“百家姓”汇集的 “中国大家庭”,又是中原大迁 徙的历史主角。我们循着民族文 化、心理认同、生活习惯和建筑 风物追寻古今往事的时候,发现 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指向同一个 故乡——老家河南。  我从中原来:大迁徙携带的祖地符号 撰文/萧春雷 摄影/肖志文 等 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河南,是古代中国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堪称儒家的伊甸园。按人 情所愿,河南人应该安土重迁。但实际上,历史上中原地区的人口迁移十分频繁,今天全国各 地也到处都有河南人的身影。这是为什么呢?著名作家萧春雷通过梳理中原士族的迁徙往事, 找到了许多地方、许多人和中原的血脉纽带。 第七部分:戏“中”:行腔酣畅 咏叹东方 且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豫剧 名家常香玉、曾经遍布全国的 豫剧团体及让人眼花缭乱的 豫剧流派,单单是每年春节晚 会上韵味醇美的豫剧唱腔,和 如今活跃在河南田间地头的 “梨园”身姿,或许就能让人 感受到豫剧在群众之中深厚 的基础。在它铿锵大气、抑扬 有度的唱腔里,留藏着怎样动 人心魄的故事和艺术力量?
 豫剧:以情叙事,在唱念做舞中演绎忠孝悌义 撰文/赵富海 摄影/ 从豫西发端的“豫西调”和根植豫东平原的“豫东调”糅合而成的“河南梆子”,经过数代表 演艺术家的演绎和创新,最终形成了流派众多、影响深远和传唱最广的中国戏曲大剧种。除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《穆桂英挂帅》 《花木兰》及现代豫剧《朝阳沟》等经典剧目外,豫剧还有很 多不为人知的故事,它们在著名作家赵富海的笔下,十分生动朴实。 第八部分:吃“中”:有美皆备 无丽不臻 闻名的胡辣汤和河南烩面、 久负盛名的洛阳水席和开封 天下第一楼的灌汤小笼包, 都是河南极具地域特色的地 方美食,中和五味,酸辣同 鼎,它们或许无法代表许多 人心中的家乡味道,也并非 “珍馐玉食”,但是却包含 豫菜最为亲民的特色,跟商 周宴乐之三羹、五齑、八珍, 唐宋宫廷市肆之大宴、素席、 小吃没有多少不同。  问食中原:发现醇厚平和的老家味道 撰文/古清生 摄影/熊福荣 等  从国家粮仓、国人厨房到你我的零食柜 撰文/林微之 中国国家地理 2020 特辑 《老家河南:一个来了都说“中”的地方》

置顶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
地理增刊:淄博专辑
地理增刊:淄博专辑
会员价: ¥38.00元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18年10月【大横断专辑】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18年10月【大...
会员价: ¥30.00元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年10月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年10月
会员价: ¥30.00元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1年3月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1年3月
会员价: ¥30.00元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年08月
《中国国家地理》2020年08月
会员价: ¥30.00元